当叫花鸡遇上风电工程师:我在舞蹈教室做的杭州叫花鸡
你们肯定想不到,一个天天爬风机塔筒的风电工程师,居然会在舞蹈教室的镜子前做叫花鸡!上周检修风机时,我突然特别想念在杭州吃过的叫花鸡,看着手里检修用的黄泥,突然灵光一闪——这不就是做叫花鸡的天然材料吗?
这道菜的来历可不简单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杭州遇到个乞丐把偷来的鸡用泥巴裹着烤,皇帝一尝惊为天人,赐名"叫花鸡"。其实这菜特别养生,鸡肉在荷叶和黄泥的包裹下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汁原味,蛋白质分解成更容易吸收的氨基酸,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健身人群和需要滋补的人。我们风电检修队就经常带着泥巴包裹的鸡肉上山,检修间隙埋在余烬里煨熟,比吃冷餐有营养多了。
记得第一次在风机下做叫花鸡,我用的是检修剩下的防火泥,结果同事们都说比饭店的还香。不过今天我们在舞蹈教室做,得用更讲究的方法。
舞蹈教室里的特别制作教程
第一步选材就很有讲究。我特意去市场挑了只两斤左右的本地三黄鸡,这种鸡肉质紧实不柴。在舞蹈教室的把杆旁处理鸡肉时,要记得用刀背把鸡胸骨拍松,这样更容易入味。
第二步腌制是关键。我用生抽、老抽、料酒调成料汁,正反面都要按摩到位。突然发现没带调料碗,灵机一动用舞蹈教室的塑料手鼓当容器,居然特别顺手!腌制至少要两小时,这段时间正好可以准备其他材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准备配料。香菇、笋干要提前泡发,在舞蹈教室的储物柜里居然找到了一包枸杞,估计是哪个跳舞的阿姨落下的,正好拿来当配料。把配料塞进鸡肚子时,要留出三分之一空间,让热气能在内部循环。
第四步包裹环节最有趣。先用荷叶把鸡裹成粽子状,记得我在风电场第一次做时,用检修手册垫在下面,结果字都印在荷叶上了。今天在舞蹈教室,我特意带了棉线,把荷叶捆得像芭蕾舞者的足尖鞋带一样整齐。
第五步裹泥巴是技术活。黄泥要调得像瑜伽垫的质感,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我在舞蹈教室地板上铺了保鲜膜,把泥巴摊开,把荷叶鸡放上去滚均匀,厚度要保持在一指左右。
第六步烘烤要耐心。舞蹈教室没有专业烤炉,我用的是便携电烤箱,设置200度烤两个半小时。等待的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满手泥巴,突然觉得做叫花鸡和修风机其实很像——都要把东西严严实实包裹起来,让它在内部慢慢转化。
几个容易翻车的注意事项
上次在风机下做叫花鸡,有个新手同事没把泥巴裹匀,结果半边鸡都烤焦了。另外敲泥巴的时候一定要趁热,等完全冷却就不好剥了。在舞蹈教室做还要特别注意卫生,泥巴容易弄得到处都是,最好提前在地面铺上防污布。
当敲开泥壳的瞬间,荷叶的清香和鸡肉的浓香弥漫整个舞蹈教室,连路过的大妈都探头问是不是在搞美食活动。这种跨越时空的烹饪,让我这个整天和风机打交道的人,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找到了最原始的烹饪乐趣。下次我打算试试用风机检修时收集的野山菌来做升级版,说不定能在舞蹈教室开个叫花鸡工作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