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徽州天井里做一碗厦门沙茶面
你们知道吗?在徽州民居那种四水归堂的天井里煮沙茶面特别有感觉!雨水顺着黛瓦滴进青石水缸,你在廊檐下守着咕嘟咕嘟的汤锅,闽南的豪爽和徽州的温润就在这方寸天地里撞个满怀。这碗面啊,特别适合湿气重的季节,虾酱和花生酱的黄金组合能唤醒被梅雨泡乏的脾胃。家里有整天跑外卖的年轻人,或者老人孩子食欲不振的,这碗浓汤下肚保管额头冒汗。
沙茶面的灵魂三要素
先说这汤底——得用猪大骨熬足三小时,直到汤色奶白。重点来了:沙茶酱要选厦门老字号"陈有香",深褐色那种,闻着就有虾干和鱼露的复合鲜香。去年我在天井石阶上晒自制虾干,突然暴雨倾盆,抢救时摔碎了两只青花碗。现在学乖了,所有香料都用竹筛放在美人靠上晾晒,随时能搬进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把手教你复刻古早味
第三步炒酱是关键!记得有次我贪快用铁锅猛火,蒜末瞬间焦黑,整锅酱都带着苦味。现在都用厚底陶锅,先下猪油融开花生酱,再倒沙茶酱小火慢搅。当酱料开始冒蟹眼泡,沿着锅边淋两勺骨汤——刺啦一声,香气像烟花般炸开,能飘过马头墙传到邻家院子。
这些坑我都替你踩过了
碱水面煮到八分熟就要捞起,余温会让它刚好弹牙。最后撒油炸花生时别手软,咬破时的焦香和软糯的鱿鱼形成绝妙反差。对了,记得用宽口浅碗,让每根面条都能沾到琥珀色的汤汁。上次用深碗结果底下的面糊了,可惜了那锅好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