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肉火烧:从齐国故都到现代工厂的酥香传奇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1

潍坊肉火烧:从齐国故都到现代工厂的酥香传奇

说起这潍坊肉火烧啊,那可是我们山东人早晨离不开的吃食。您要是大清早路过潍坊的巷子,准能看见排长队等火烧的场景。这玩意儿长得像馅饼,但可比馅饼讲究多了——外皮要酥得掉渣,内馅得鲜得流汁。有意思的是,如今这传统美食不光在街头巷尾飘香,还走进了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厂。

这火烧的历史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国都城就在临淄,现在的潍坊地界。齐国人爱吃面食,打仗时为了方便携带,就把肉馅包在面里烙熟。到了明清时期,潍县作为商贸重镇,来往客商多了,肉火烧就演变成了现在这种用炉子烘烤的版本。老辈人说,正宗的潍坊火烧要具备“三香”:面香、肉香、火香,缺一不可。

在咱们加工厂里做火烧,那可跟老辈人的土炉子不一样了。先说这肉馅吧,我们选用猪前腿肉,肥瘦三七开。有回我试着用全瘦肉,结果烤出来柴得不行,后来才明白——这肥肉就是天然的“润滑剂”,在烤制过程中化成油汁,才能让肉馅保持鲜嫩。现在我们厂里专门配备了绞肉机,但关键步骤还是得手工来,比如打水这一步,要分三次加入花椒水,每次都要等肉馅完全吸收才行。

潍坊肉火烧:从齐国故都到现代工厂的酥香传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跟着我在工厂车间做一遍:

第一步是和面。500克中筋面粉加3克酵母,用30℃的温水慢慢和。我们车间有恒温箱,面团发酵特别均匀。记住面要软些,比饺子面再软一点。

第二步调馅可是门道所在。一斤肉馅配三两葱花,这葱花得是潍坊当地的大葱,甜而不辣。调料就简单了:生抽、老抽、香油、花生油,最关键的是要加一勺我们特制的香料粉(八角、桂皮磨成的粉)。

第三步入馅包制。把发好的面团分成剂子,像包包子一样收口。不过这里有个诀窍——收口处要留个小洞,这样烤的时候热气能出来,不会把皮撑破。

第四步擀制。用手轻轻压扁后,用擀面杖轻轻擀成圆饼。这儿我得说说我的教训:有次新来的学徒使劲擀,结果皮破了,馅料漏得到处都是。其实啊,要像对待婴儿脸蛋那样轻柔。

第五步入炉烘烤。我们厂用的是特制转炉,温度控制在220℃。记得第一次操作时,我按老方子算错时间,本该烤12分钟结果烤了8分钟就取出来,切开一看里面肉还生着呢!现在我们都用双面加热的烤箱,正面烤6分钟,翻面再烤6分钟,这样受热才均匀。

刚出炉的火烧最好吃,但您可得小心——有回我急着尝鲜,一口咬下去,滚烫的肉汁溅到手上,愣是烫出个泡。所以现在我们都提醒客人,先晾两分钟再吃。

这几个坑您可别踩:

要是发现烤好的火烧底部发硬,多半是火候太大了。我们车间现在装了温控报警器,温度一超标就会滴滴响。还有啊,夏天和冬天发面时间不一样,我们得根据车间温湿度调整,通常夏天发1小时,冬天得1个半小时。

最后说说这肉火烧的妙处。面皮容易消化,肉馅补充蛋白质,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我们厂就给附近工地的工人供应早餐,他们都说吃完一个上午都不饿。不过三高人群要适量,毕竟这算是油酥面食。

现在每天在车间里看着一排排金黄的肉火烧从传送带上下来,闻着满屋的麦香和肉香,我就想起小时候蹲在爷爷炉子前等火烧的情景。时代在变,做法在变,但这一口酥香,始终是潍坊人记忆里最踏实的味道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