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饸烙面:一碗暖心养胃的养老院手工面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道特别适合养老院制作的地方美食——平顶山饸烙面。这面条啊,可不是普通机器压的面,它是用传统饸烙床子压出来的,粗细均匀还特别筋道。在平顶山当地,老人过寿、孩子满月都少不了这碗面,寓意着长长久久、顺顺溜溜。
说起这面的来历,要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平顶山煤矿工人多,大家干活累需要补充体力,这种粗粮细作的面条既顶饱又便宜。主要用杂粮面制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特别适合消化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温热的汤面能暖胃驱寒,软糯易消化的特性对牙口不好的长辈特别友好。要是院里有三高长辈,把白面换成荞麦面,还能辅助稳定血糖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养老院实操版饸烙面教程
先说说我和面总结的经验——上次在养老院厨房,我往面粉里加了点黄豆粉,结果发现面条不仅更香了,压面时还不容易断。有位80多岁的李奶奶吃着直夸:"这面滑溜得都不用使劲嚼!"现在我把这个秘诀也分享给大家。
第一步:准备杂粮面团。按7:3的比例配面粉和杂粮粉(推荐荞麦粉或豆粉),每斤面粉配4克盐。用30°C的温水和面,揉到"三光"(盆光、手光、面光)状态,醒面半小时。记得盖湿布防止表面干裂。
第二步:熬制骨汤。选猪筒骨和鸡架骨,冷水下锅焯去血沫。重新加水放入生姜两片、葱段一根,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2小时。汤色奶白后,加白萝卜片继续炖20分钟,最后只需撒点盐调味。
第三步:制作浇头。肥瘦相间的猪肉切丁,与泡发的香菇、黄花菜一同翻炒。加生抽、老抽、八角粉调味,炖煮15分钟至肉丁软烂。注意不要放太多盐,老年人适合清淡口味。
第四步:压面环节。把饸烙床子架在锅沿上,水保持微沸状态。取面团塞进圆孔,用力压下,面条直接入锅煮浮起后再煮1分钟即可。
第五步:组合装碗。碗底铺焯过水的豆芽,捞入面条,浇上骨汤没过面条三分之二,最后铺上浇头,撒点葱花碎。
给养老院厨师的特别提醒
压面时最好两人配合,一人压面一人捞面,防止烫伤。给吞咽困难的长辈准备时,可以把面条多煮1分钟。夏天做凉拌版本时,务必现做现吃,隔顿的凉面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最后记住,每次压完面要立刻清洗饸烙床子,用细针捅捅面孔,不然残留的面渣干了会堵塞孔洞。
看着老人们围坐一桌吸溜吸溜吃着热乎面的样子,你就会明白,这碗承载着中原饮食智慧的面条,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串起代际温情的纽带。明天就给院里的长辈们露一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