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地做一碗铜川咸汤面,暖胃又暖心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1

在营地做一碗铜川咸汤面,暖胃又暖心

记得去年秋天,我和几个摄影老友去秦岭脚下的营地采风。山里寒气重,清晨拍完日出回来,大伙儿冻得直搓手。这时我突然想起铜川当地朋友教的咸汤面方子,赶紧翻出随身带的小锅和调料。当那口咸香滚烫的汤水下肚,有个哥们儿红着眼圈说:"这味道让我想起老家奶奶的灶台。"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碗面不止暖身,更是在陌生环境里种下一粒叫做"故乡"的种子

铜川人清晨的守护神

铜川咸汤面在陕西当地被称为"早堂面",据说清代时就有了。铜川煤矿多,矿工们凌晨下井前必须吃扎实又暖身的早饭,这碗用十几种香料熬成的咸汤面就成了首选。汤里常用的草果、良姜能驱寒除湿,茴香暖胃,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和容易手脚冰凉的人。现在不仅是矿工,学生、上班族都爱在清晨来一碗,整个人从胃暖到指尖。

去年在铜川拍摄民俗时,我跟着当地面馆老板学了最地道的做法。他告诉我个诀窍:"香料要装在纱布袋里煮,汤色才清亮。以前矿工们还会把干粮掰碎泡在汤里,这叫'汤泡馍',最顶饱。"我在营地做的时候,有个驴友正好感冒,喝完浑身发汗,第二天居然好了大半。

在营地做一碗铜川咸汤面,暖胃又暖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营地版咸汤面制作全记录

1. 准备香料包:八角3颗、桂皮1节、草果2颗(用刀拍裂)、小茴香1小把、良姜2片、丁香5粒。所有材料装进茶包袋或纱布扎紧。这个配方是我根据营地条件简化过的,原来店里要用到13种香料。

2. 熬基础汤:锅里放1.5升水,加入香料包和半斤五花肉片(培根也行),大火煮开转小火熬20分钟。记得在营地用篝火时,要把锅吊得高些,让火苗刚好舔到锅底。

3. 调味关键:捞出肉片后,加3勺生抽、1勺老抽、1勺盐。这里有个重要经验——去年我在营地做时,错把糖当盐撒进去,结果意外发现加点糖能提鲜!现在我会放半勺冰糖,汤味更有层次。

4. 煮面与配菜:另起锅煮手工面(挂面也可),七分熟时下豆芽、豆腐皮。营地条件有限时,我用过方便面饼代替,但记得第一遍水要倒掉去除防腐剂味道。

5. 组装成品:面捞进碗里,铺上之前捞出的肉片,浇上滚烫的汤,最后撒葱花和油泼辣子。那次在秦岭,我们摘了野韭菜代替葱花,香味更霸道!

让咸汤面更完美的秘诀

熬汤时千万别让汤大滚,否则香料发苦。如果营地有小孩或老人,可以把五花肉换成鸡胸肉,更易消化。剩下的汤底别扔,第二天煮点土豆片、野菜就是新菜。最要紧的是下面条要快,营地海拔高时水沸点低,最好在汤锅旁边直接煮面,免得面条放凉。

现在每次外出拍摄,我的行囊里总会装着配好的香料包。在晨雾弥漫的山谷,在寒风凛冽的海边,当那缕熟悉的香气飘起,相机的取景框里仿佛也多了温度。这碗面教会我:所谓故乡味,不过是把人情世故都熬进汤里,任凭走到天涯海角,总能顺着味道找回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