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竹山番薯包:从土地到创业园的香甜记忆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1

南投竹山番薯包:从土地到创业园的香甜记忆

你们知道吗?在台湾中部有个叫竹山的小镇,那里出产的红薯特别香甜。而用这种红薯做的番薯包,可是当地传承了三代人的老味道!去年我在创业园开烹饪工作室时,偶然尝到一位阿婆做的番薯包,当场就被那种质朴的甜香征服了。这种用红薯揉面、包着炒香馅料的小吃,不仅适合当茶点,对肠胃虚弱的人特别友好,软糯易消化,老人小孩都能放心吃。

关于番薯包有个温暖的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竹山农忙时节,妇女们会把蒸熟的红薯捣碎混入面粉,包上自家晒的萝卜干,让家人带到田间当干粮。后来生活好了,馅料慢慢变成猪肉末、虾米、油葱酥,但那份来自土地的甘甜始终没变。现在创业园的年轻人喜欢把它当健康早餐,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搭配蛋白质丰富的馅料,饱腹又营养。

南投竹山番薯包:从土地到创业园的香甜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把手教你做会跳舞的番薯包

接下来分享我的独家做法。去年在创业园厨房研发这个配方时,我发现个秘诀:红薯蒸好后要趁热压泥,这样面团更绵软!首先准备材料:竹山红薯500克(选红心的更甜)、中筋面粉300克、猪肉末200克、虾米30克、香菇5朵、红葱头3颗。调味料需要酱油、白胡椒粉和少许五香粉。

第一步处理红薯:去皮切块蒸20分钟,用筷子能轻松穿透就熟了。记得在创业园第一次做时,我犯过把红薯煮水的错误,结果甜味都流失了!正确做法是隔水蒸,保留原味。第二步炒馅料:爆香红葱头至金黄,加入泡软的香菇丁和虾米,最后放肉末炒散,加点酱油提鲜,放凉备用。

第三步是关键的和面环节!把热腾腾的红薯泥和面粉混合,刚开始会粘手,分次加入50毫升温水,揉到面团光滑不粘盆。这里分享我的经验:有次在创业园教课,学员问为什么面团开裂,就是红薯泥温度不够!温热的面团延展性最好。第四步包馅:取乒乓球大小的面团,压成碗状,包入两勺馅料,用虎口慢慢收口搓圆。

第五步蒸制:蒸笼铺烘焙纸,水开后中火蒸15分钟。关火后别急着开盖!这是我用三锅失败换来的经验——突然遇冷会塌陷,要焖5分钟再取出。刚蒸好的番薯包透着金黄光泽,轻轻按压会回弹,隔着皮都能闻到薯香混合油葱香的诱人气息

让番薯包更完美的三个小贴士

在创业园教了半年番薯包,我总结出这些要点:首先选材上,红薯最好放置一周糖化后再用,甜度会提升;其次炒馅时放少许冰糖能中和咸度;最后蒸制前在表面喷点水,成品会更水润。如果要做给老人吃,可以把猪肉换成鸡胸肉,虾米换成鲔鱼松,一样美味又低脂。

现在每次在创业园闻到蒸番薯包的香气,总会想起竹山阿婆说的话:“食物啊,要带着手心温度才好吃。”这个承载着土地记忆的小点心,经过创业园里年轻创业者的改良,出现了芋头麻糬馅、芝士泡菜馅等新口味,但传统做法始终是最打动人的。明天工作室正好有番薯包体验课,要不要来试试看?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