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合渣:道观里的土家暖心菜
哎呀,说到恩施合渣啊,那可是咱们湖北恩施土家族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这道菜在武陵山区流传了少说也有三四百年啦!以前山里日子苦,土家族人发现把黄豆磨碎混着野菜煮,既能填饱肚子又营养。您猜怎么着?这合渣还有个外号叫"懒豆腐",因为比做豆腐省事儿多了,但营养价值一点不输!在恩施老话里常说"合渣面面饭,吃得肚儿圆",说的就是它养胃管饱的功效。
这道菜特别适合三类人:一是肠胃不好的老人家,合渣软糯好消化;二是吃惯大鱼大肉的城里人,清清肠胃特别舒服;三就是像咱们在道观修行的,既补充植物蛋白又不破斋戒。去年我在武当山紫霄宫帮厨时,有位九十多岁的道长每天晌午必吃一碗,您瞧他老人家爬石阶比年轻徒弟还利索呢!
道观里的合渣制作全记录
记得去年在三清观做素斋,正愁雨季食材短缺,忽然看见后院石磨灵机一动。现在我就把在道观厨房里琢磨出来的做法分享给您:
第一步选豆子特别关键。得挑恩施本地的"八月爆"小黄豆,放在青瓷碗里用山泉水泡上整夜。您看豆子喝饱水胀得圆鼓鼓的,用指甲能轻轻掐开就正好。这道观里的山泉带着甜味,比自来水强多啦!
第二步磨豆浆可有讲究。得用那种老石磨,逆时针慢慢推磨。我常在清晨边念《清净经》边磨豆子,磨出来的浆汁特别细腻。要是图省事用料理机,味道可要打折扣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煮浆火候是门学问。得用紫砂锅文火慢煨,看见锅沿起鱼眼泡就调成萤火。这时候撇去浮沫,满屋子都是豆香味。上次小道士心急开了大火,结果溢锅洒了半锅浆,被师父罚抄了十遍《道德经》呢!
说到这儿我得插个亲身经历。去年冬至在终南山道观,我用冻豆腐代替鲜豆腐试验新配方。结果发现冻豆腐吸饱汤汁后,在砂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配上后山采的野茼蒿,那味道绝了!现在成了那家道观的冬季限定菜。
第四步下菜时机要拿准。等豆浆微微起皮时,先放切碎的萝卜缨煮软,再下山野菜。我们常采的有荠菜、马齿苋,最近发现道观墙根的清明菜特别提鲜。
第五步调味重在天然。只需加一勺井盐、几滴木姜子油,最后撒上烤香的松子仁。记得有次游客说味道太淡,我给他加了点香菇粉,他连吃了三大碗!
几个要留神的小窍门
在道观做合渣有几点特别要注意:一是磨豆前务必净手焚香,食材沾染俗气就坏了味道;二是切忌用铁锅煮,容易发黑最好用陶锅;三是野菜要提前用盐水泡,去除山野间的杂质。最后记住合渣要趁热吃,凉了会有豆腥味。
这锅热气腾腾的合渣啊,就像道观里的晨钟暮鼓,简单里藏着大智慧。哪天您来道观做客,我一边给您盛合渣,一边讲更多山野间的美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