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做青海干板鱼是种什么体验?
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在火箭发射架旁边晒鱼干的场景吗?去年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做项目时,我硬是把实验室隔壁的露天观测台改成了临时晾晒场。这款青海干板鱼可不是普通零食,它富含高蛋白和钙质,特别适合航天员这种需要长期补充微量元素的人群。经过风干的鱼肉能保存三个月不变质,在物资运输周期长的航天基地简直是宝藏食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啥航天员都该尝尝这口?
记得第一次给燃料工程师老王试吃,他正为推进剂配比头疼。嚼了两块鱼干后突然拍腿:“这韧劲儿让我想到耐高温材料的结构!”其实是因为鱼干里大量的Omega-3能促进脑细胞活跃,加上密封包装易携带,现在成了控制室的常备补给。适合用脑过度的人群,但痛风患者要少吃哦。
太空版制作全记录
第一步选材就很有意思,我们在航天中心水产实验室找到替代品——用符合无菌标准的三文鱼替代青海湟鱼。记得用金属探测仪反复扫描鱼身,毕竟在精密仪器环绕的基地,混入根鱼刺都可能引发故障。第二步处理时特别采用宇航食品级的柠檬酸溶液浸泡,这样既能去腥又不会像料酒那样影响空气净化系统。
那次我尝试用恒温恒湿的舱内环境加速风干,结果闹了笑话。把晾着的鱼干放在环境模拟舱旁边,第二天发现表面结出盐霜像月球表面。后来改用观测台的防辐射玻璃棚,利用海岛自然的日照和海风,反而达到理想硬度。现在想想,传统做法的智慧确实不容小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坑千万别踩
在航天中心做菜最要命的是湿度控制,有次梅雨季鱼干发霉,差点让价值千万的卫星部件受污染。现在我们都严格遵守:晾晒架必须距离精密仪器50米以上,包装前要用内窥镜检查鱼鳃是否残留水分。另外提醒大家,千万别用金属容器盛装,上次不锈钢盆和鱼盐发生的化学反应,让整个基地的火警铃响了半小时。
最后分享个暖心时刻:上次火箭发射前夜,我给值班团队送了批用食品级干燥剂包装的鱼干。看着监控屏前那些嚼着鱼干紧盯数据的身影,突然觉得这跨越千里的传统美味,竟成了照亮宇宙探索之路的特别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