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藏包子:高原上的暖心美味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在这农家乐院子里,边晒太阳边聊一道特别实在的西藏美食——拉萨藏包子。这可不是普通包子,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它既是暖胃的吃食,又是抗寒的宝贝。面皮带着阳光般的麦香,馅料里牦牛肉混着高原葱姜,咬一口肉汁在嘴里炸开,整个人从脚底暖到头顶。
这包子到底有啥妙用?
先说这牦牛肉馅儿,高原上的牦牛整天爬山跑坡,肉质紧实又富含铁质,配上当地野生葱姜,特别适合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去年冬天有个从成都来的姑娘,在农家乐住了三天,每天早上一笼藏包子,走的时候脸蛋红扑扑的,说比吃补药还管用。要是您经常感觉身子重、没力气,或者从平原来高原旅游水土不服,这热腾腾的藏包子就是最好的适应餐。
记得我第一次在拉萨八廓街边的老茶馆尝到这味道时,那个热乎劲儿至今难忘。后来跟当地阿佳学了手艺,现在就把详细做法掰开揉碎说给您听。
手把手教您做藏包子
第一步是和面。500克高筋面粉加5克盐,用40度左右的温水慢慢揉。高原上水温很重要,太烫面会死,太凉发不起来。揉到"三光"——面光、盆光、手光,盖湿布醒半小时。这时候正好准备馅料。
第二步调馅是关键。半斤牦牛肉剁成小粒(别用绞肉机,口感差远了),加入两勺酥油、一勺糌粑粉,这是让肉汁浓稠的秘诀。再加切碎的高原大葱、姜末、少许花椒水,顺时针搅打上劲。这里有个小窍门——去年我在院子里做包子时,发现加一勺煮过的浓茶汤,不仅能去腥,还会让肉馅带点清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步是包包子。醒好的面团搓条切剂子,藏包子不用擀面杖,直接用手捏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挑满满一勺馅料,用拇指和食指快速捏出12道褶子,最后在顶端留个小口,这是为了让蒸汽进入,保持馅料鲜嫩。
第四步上笼蒸。竹蒸笼铺上洗净的松针,水开后大火蒸15分钟。记得笼盖要留条缝,防止水汽滴在包子上。这时候满院子都是麦香混合松针的清新气息,隔壁家的狗都会跑过来蹲在门口等。
这些坑我帮您踩过了
最后说说注意事项。要是您在平原做这个,发酵时间要缩短到20分钟,因为气压不同。蒸的时候千万别好奇开盖,包子会塌得像泄气皮球。有一次我侄女来玩,非要看蒸得怎么样,结果一锅包子全成了疙瘩汤。吃的时候也要小心,先咬小口喝汤,不然滚烫的肉汁准溅一身!
蒸好的藏包子要配酥油茶,一口包子一口茶,解腻又助消化。在这农家乐院子里,看着远山,吃着刚出笼的包子,您会明白为什么藏族同胞说"包子暖心,茶暖情"。要是您来了,咱们就坐在葡萄架下,现做现吃,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