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金钱饼:黄河入海口的黄金美味
黄河入海口咸淡交汇的水质滋养出的特殊小麦,让东营金钱饼自带甘甜。这金灿灿的小圆饼可不止是好看——用当地老话讲:"揉进三江水,烙出黄金钱",说的就是它养胃健脾的功效。金钱饼特别适合消化弱的老人孩子,我上次带给隔壁患胃病的王大爷,他连着吃半个月就说胃里舒坦多了。
藏在面粉里的黄河故事
金钱饼的由来和黄河船工密不可分。早年船工出航要带干粮,有个叫老钱的船工把面团捏成铜钱状,中间戳孔穿绳挂脖子上,饿了就取下来烤着吃。后来这种易储存的饼子顺着京杭大运河传开,竟成了贡品。现在东营人过年还要在金钱饼上点红点,寓意"财源滚滚"。
记得我第一次和面时,固执地用了普通高筋粉,结果烙出来的饼硬得像瓦片。后来找东营当地师傅请教才知道,必须用黄河三角洲的冬小麦粉,这种面粉蛋白质含量适中,揉面时还要加少许盐碱地特有的蓬草灰,这样饼身才会既柔韧又带着独特清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把手教你烙出金元宝
准备材料:黄河三角洲面粉500克、40度温水250毫升、盐3克、蓬草灰2克(可用食用小苏打替代)、芝麻油15克。
第一步是和面醒面。面粉与蓬草灰混合后,慢慢倒入温水,边倒边用筷子搅成絮状。这时别急着下手,记得盖保鲜膜醒20分钟,等面粉充分吸收水分再揉,能省不少力气。揉到面团光滑后抹层芝麻油,继续醒发1小时。
第二步是造型关键。把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剂子后每个搓成小圆球。用擀面杖擀成厚约1厘米的圆饼时,一定要记得在中心戳孔。这个孔不仅是造型需要,更能让饼受热均匀。
第三步入锅前的准备。平底锅烧热后转小火,不用放油!直接放入面饼,用手轻轻转动让底面均匀受热。等饼身微微鼓起时,用竹签翻面——这里强烈建议别用金属锅铲,容易压破饼皮。
第四步掌握火候。保持小火烙制,每面各烙3分钟左右。待到饼身变成浅金色,用筷子轻敲发出"咚咚"声就熟了。最地道的做法是用炭火,我在家用电磁炉试过,发现调到800瓦的功率最接近炭火效果。
最后一步是提香。刚出锅的金钱饼趁热刷层薄薄的芝麻油,撒上炒熟的白芝麻。要是喜欢咸口,这时可以撒点椒盐;喜欢甜口的则刷层蜂蜜。晾到温热时口感最佳,外脆内软带着麦香。
这些坑我帮你踩过了
新手最常犯的错误是火候过猛。记得有回我赶时间开大火,结果外面焦黑里面还是生面。最好备个红外温度计,锅底温度保持在160-180度最理想。另外面团不要揉得太硬,要比饺子皮面团软些,揉好后耳垂般的柔软度正合适。
保存金钱饼千万别放冷藏!会加速淀粉老化变硬。应该晾凉后装棉布袋挂通风处,吃时复烤3分钟即恢复酥脆。若是放久变硬也别扔,切成条炒辣椒,又是道下饭菜。
这金钱饼现在成了我家早餐常客。上周女儿期末考,每天清早吃两个金钱饼配豆浆,她说一上午都不饿。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这小小的金饼让我们吃出了黄河文化的滋味,每次咬下去,都仿佛听到黄河浪涛拍岸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