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叶儿粑:客家围屋里的软糯乡愁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3

赣州叶儿粑:客家围屋里的软糯乡愁

记得第一次在赣州老城巷口遇见叶儿粑,蒸汽缭绕中竹笼里碧绿如玉的团子正噗噗冒着热气。卖粑的阿婆用赣南客家话招呼:"自家做的,橙香叶裹的哩!"咬开的瞬间,糯米的绵软、冬笋的鲜脆、橙皮丝的清香在齿间交融,仿佛吞下了整座赣南的青山绿水

围屋烟火里的智慧结晶

叶儿粑在赣州至少有六百年历史。客家人历经迁徙,在赣南围屋聚族而居时,为应对农忙时节无暇做饭的困境,发明了这种用天然植物叶片包裹的便携食物。赣南盛产毛竹和脐橙,人们便地取材用粽叶或橙叶包裹,既防粘黏又赋予清香。糯米温补脾胃,馅料中的冬笋、香菇富含膳食纤维,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和脾胃虚寒者。不过糖尿病患者要适量,因糯米升糖指数较高。

去年清明我在赣县白鹭古村见过制作场景。七八个妇人围坐天井,手指翻飞间青叶与白糯交织,如燕子衔泥筑巢。91岁的钟婆婆说:"旧时新媳妇过门,要先做三百个叶儿粑分送邻里,手艺好的才能在围屋里站稳脚跟。"

赣州叶儿粑:客家围屋里的软糯乡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橙香满溢的制作秘籍

1. 备叶:选取新鲜脐橙叶或粽叶,清水浸泡一夜后煮沸消毒。赣南脐橙叶自带柑橘清香,比竹叶更多层次。

2. 制皮:水磨糯米粉与籼米粉按7:3混合,加60℃温水揉团。我在家试做时发现,用赣南特产的山泉水揉面,成品格外莹润。

3. 调馅:五花肉丁煸出油,加入客家梅干菜、冬笋粒、豆干翻炒。关键要撒新鲜脐橙皮屑,这是赣州叶儿粑的灵魂

4. 包制:取剂子捏成碗状,填馅后搓成椭圆。注意封口要严,我第一次做因留了缝隙,蒸时馅汁流失大半。

5. 裹叶:叶片擦油,将粑坯放在叶脉凸面,对折包裹。客家阿姐教我叶脉朝外更易剥离。

6. 蒸制:水沸后上笼,中火15分钟。记得笼屉要垫松针,这是围屋人家的秘传

7. 焖香:关火后焖3分钟,让橙叶香彻底渗入。

8. 点睛:出锅刷层山茶油,顿时油光翠色相映成趣。

老灶台上的经验之谈

第三次制作时,我改用赣南农家石磨糯米粉,发现吸水性比市售粉强,需增加10%水量。蒸制时间要根据叶儿粑大小调整,直径超5厘米需延长至20分钟。有次贪心馅料包太多,蒸时纷纷"咧嘴笑",客家朋友笑说这是"围屋开天门",要往裂缝塞片橙皮补救。

舌尖上的围屋密码

刚出笼的叶儿粑要趁热吃,但小心馅汁烫口。冷却后的叶儿粑用油煎至金黄,又是别样风味。在赣州客家博物馆,我看到民国时期的竹叶粑模具有趣,将粑坯压成围屋铜钱纹样,如今这种工艺几近失传。

每逢脐橙花开时节,赣南人家会采嫩叶做批叶儿粑馈赠亲友。这抹青翠不仅包裹着食材,更包裹着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文化记忆。当牙齿陷入软糯的瞬间,耳畔仿佛响起围屋廊下孩童的客家山歌,那是穿越百年依然温热的乡土情怀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