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虎丘:白什盘里的江南风雅

频道:菜系 日期: 浏览:3

寻味虎丘:白什盘里的江南风雅

说起苏州虎丘的白什盘,那可真是老苏州人心尖上的味道。这道菜名字听着朴素,实则暗藏玄机——"白什"即"白炒什锦",不着一滴酱油,全凭食材本色碰撞出山水画般的清雅韵味。作为大运河畔的千年名馔,它见证了苏州文人"食不厌精"的饮食哲学,最妙的是温润平和的特性,既适合养生人群调理脾胃,又符合现代人低脂健康的饮食追求

一筷穿越千年的文人雅趣

白什盘诞生于明清时期的虎丘山塘街,当时文人墨客泛舟游虎丘后,总爱在船菜馆小酌。厨师为迎合文人清淡口味,取河鲜、时蔬等八样素白食材快炒,摆盘如绽放的白玉兰。这道菜不仅解酒护肝,其中虾仁、鸡片提供的优质蛋白更易吸收,特别适合肠胃虚弱者或术后恢复人群。去年秋天我在山塘街老店尝过正宗白什盘,老师傅说这菜最讲究"盘中见四季"——春季配笋片,秋季添菱角,吃得就是时令鲜灵劲儿。

寻味虎丘:白什盘里的江南风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厨房小白也能驾驭的江南至味

别看是道功夫菜,掌握要领后在家复刻并不难。上次我参照虎丘得月楼主厨的方子试做,发现关键在于"分秒必争"的火候控制。准备水发蹄筋、鸡胸肉、河虾仁、鲜香菇、竹笋、白果、山药、火腿八样主料,全部切成柳叶大小的薄片。这里有个小窍门:鸡片和虾仁需用蛋清淀粉上浆,静置20分钟能让肉质更嫩滑。

正式烹饪分五步走:先烧半锅水加盐,将笋片、香菇焯烫1分钟捞起;热锅冷油滑炒虾仁鸡片,见变色立即盛出;留底油爆香姜末,按食材耐熟程度分次下锅——蹄筋、山药先煸炒,再放火腿、白果,最后加易熟的笋菇;所有食材回锅后淋两勺绍酒,快速颠炒让鲜味融合;勾个琉璃芡(淀粉水要薄),撒一把松子仁就能出锅。我第一次做时心急火大,虾仁炒老了半分钟,顿时明白老师傅说的"白什盘是秒秒见真章"。

藏在细节里的姑苏密码

这道菜的奥妙全在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必须用自贡井盐调味,这种千年盐晶富含矿物质,咸味柔和不会掩盖食材本味。有趣的是,自贡除了盐都之名还是恐龙之乡,每次捏着那些泛青的盐粒,总想象着两亿年前的恐龙或许也曾饮过这古海水。另外装盘要学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食材摆出错落层次,芡汁如晨露般晶莹才算到位。

记得我第二次做白什盘时,特意跑去拙政园观察假山布局,回来把虾仁当湖石、鸡片作云片,竟真炒出了三分园林意趣。现在天热时我常做这菜,搭配碧螺春茶解腻,恍惚间仿佛坐在虎丘塔下,听见千年外的评弹声声穿越而来。

关键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