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烧海参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内藏乾坤。海参的软糯与葱香的浓郁能否完美融合,关键在于两个基础环节:一是海参的发制是否到位,二是葱油的炼制是否纯正。这两步做扎实了,成菜便有了灵魂。许多人在家尝试制作时往往功亏一篑,问题多半出在这两个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准备阶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说这葱油的炼制。这绝非简单地将葱丢进油里炸黑那么简单,那得到的只是一锅带着焦糊味的葱味油,而非真正醇厚透亮的葱油。真正的专业炼制,讲究的是分次投入、不同葱段各司其职。我习惯用三种葱:山东大葱的葱白、京葱的葱青部分以及少量红葱头。油首选香味纯正且烟点高的花生油,辅以少许猪油增香。冷油下入剖开的红葱头和一部分葱白段,用最小火慢慢浸炸,这是为了逼出最深层次的辛香物质。待其微微泛黄,再下入剩余的葱白和葱青段,继续耐心守候。整个过程绝不能求快开大火,否则外焦里生,香气出不来,反而会有败兴的焦苦味。直到所有葱段变得金黄酥脆,香气彻底融入油中,这才算炼成了一锅合格的葱油。这油,色泽金黄透亮,闻之葱香扑鼻而无丝毫焦气,是整道菜的味觉基石。
再谈海参的发制,这是更考验耐心和经验的功夫活。干海参发不好,后续一切调味都是空中楼阁。首先选料就有讲究,辽参、鲁参肉质厚实,发出来口感最佳。发制的核心只有八个字:“无油、无盐、低温、慢发”。整个过程绝不能沾染一丁点油脂和盐分,否则海参不易发透甚至腐烂。第一步是清水浸泡回软,需历时两三天,期间每隔十二小时换一次水,容器务必干净。待其变软后,仔细剪开腹部,清理残留的沙嘴和内膜,这一步是去腥的关键。然后是煮制,冷水下锅,小火慢沸约四十分钟,关火后自然焖到水凉。之后移回干净盆中,加冰块继续冷藏泡发两到三天,冰水环境能让海参口感更加Q弹膨松。发好的海参,体积应为干参的三倍有余,通体饱满富有弹性,手指轻按能感觉其厚实软糯,且无任何异味。只有发到这种程度,它在后续烧制时才能饱吸葱油和酱汁的精华,变得丰腴醇美。
当一锅精心炼制的葱油遇见一条完美发制的海参,接下来的烧制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用那葱油做底,煸香剩下的金黄葱段,烹入上好的酱油、料酒、高汤和少许糖,再小心地放入海参,小火慢煨,让滋味一点点渗透进去。最后勾芡亮油,让浓郁的葱香汁液紧紧包裹住每一条海参。成品出锅,海参软糯如膏,入口即化,而那股深邃复合的葱香,则贯穿始终,萦绕不散。这其中的一切曼妙,都始于那锅耐心的葱油和那段等待海参苏醒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