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路过川菜馆子,闻到那股混合着花椒、红油和肉香的霸道香气,总会忍不住想点一碗担担面。这碗面的灵魂,一半在肉臊,一半在面条;肉臊要酥香入味,面条要弹牙劲道,二者合一,才算得上地道。我做了十几年川菜,对肉臊和面条的处理有些自己的心得,今天也跟大家聊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说肉臊。选肉是关键,最好用猪前腿肉,肥三瘦七,手工剁成绿豆大小的颗粒,不要太细,保留一点口感。有些朋友用机器绞肉,省事是省事,但口感会粉,少了一点嚼劲和香气。锅烧热,下少许菜籽油,油温五成热时下肉末,中火慢慢煸炒,看到油从浑浊变清亮,肉粒微微泛黄,这时候才能下料——郫县豆瓣酱是一定要的,但要剁细,不然影响口感。豆瓣酱下锅后要炒出红油和香气,再加一点芽菜末(宜宾芽菜最好)、姜蒜末、豆豉碎,继续小火慢炒,直到所有调料的味道融合,肉臊变得干香酥润。最后淋少许料酒、少许糖提鲜,一点花椒粉,翻匀即可。记住,肉臊一定要炒到“吐油”,也就是油析出、肉粒独立的状态,这样才耐存放,口感也好。
至于面条,担担面用的是碱水面,市面上可以买到现成的,但煮的手法决定成败。水要宽、要滚,下面后用筷子轻轻拨散,防止粘连。煮面时间不能一概而论,看面的大小和厚度,一般煮到八分熟就要捞出——什么叫八分熟?就是面条中间还有一点点白芯,口感略硬。捞出面后迅速过一下凉水,洗去表面淀粉,防止粘糊,然后拌少许熟油,抖散备用。这样处理的面条,等到吃的时候再入热汤或热酱,口感就会格外劲道,弹牙有嚼头。
最后的小贴士:肉臊可以一次多做点,放冰箱冷藏,能存一周,拌面、夹馍、炒菜都可以用。煮面的时候水里加一点盐和油,面条更爽滑。地道的担担面还要配上一勺芝麻酱、一勺红油、少许花生碎和葱花,但那是后话了——先把肉臊和面条做好,这碗面就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