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搓鱼子:黄河边上的暖心面食
那天在兰屿地下屋做饭时,潮湿的海风从石缝里钻进来,我突然想起西北老家那道能驱散湿气的搓鱼子。这种甘肃面食像极了小鱼儿,不仅模样可爱,更能在阴冷天气里给身子骨注入暖流。
搓鱼子最适合体力劳动者和脾胃虚弱的人。面粉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补充能量,搭配的臊子里的羊肉温补气血,番茄和洋葱又能解腻开胃。上次给岛上一位刚捕鱼回来的老人煮了一碗,他吃完后额头冒汗直说比喝姜汤还管用。
制作过程全记录
1. 和面是关键——我习惯用高筋面粉加少许盐,温水要分三次倒入。记得在兰屿第一次做时,因为空气太潮湿,面团软得粘手,后来悟出要减少10%水量。揉到面团光滑后盖上湿布醒20分钟,这时间刚好能准备配菜。
2. 配菜我改良了岛上版本:用飞鱼干代替传统羊肉,泡发的海带切丝,再配点红白萝卜丝。岛上番茄特别水灵,一定要炒成酱汁做汤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搓鱼手法要练——把醒好的面团搓成小指粗的长条,掐成指甲盖大小的剂子。那次教岛上孩子们搓面,他们把手心当搓板,一压一推就搓出胖头鱼形状,比用案板更有趣味。
4. 煮面时间看浮沉——水开后下面,等"小鱼儿"全都浮起来再煮两分钟就得捞。有次志愿者同伴煮过头,鱼子变成面糊,从此我们定时用手机秒表。
5. 臊子要炒得响亮——热锅先爆香蒜末,倒入飞鱼干煸出焦边,蔬菜按耐煮程度分批下锅。最后浇上米酒和酱油,那滋啦一声就是美味的信号。
来自灶台的贴心提示
在兰屿做面食要注意防风,地下屋的灶台最好背对门口。如果遇到面团回缩,别急着加水,多醒十分钟就能解决。上次台风天储存的面粉受潮,我在揉面时加了点玉米淀粉,意外发现口感更滑嫩。
现在这道融合了海岛风味的搓鱼子成了志愿者们的暖心餐。每当海雾弥漫的傍晚,看着大家捧着碗喝汤的样子,就觉得食物真是最温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