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牛肉馍:从古城小巷到头等舱的舌尖之旅

频道:食谱 日期: 浏览:3

亳州牛肉馍:从古城小巷到头等舱的舌尖之旅

各位贵宾,今天咱们不聊航班信息,来说说咱头等舱休息室新添的招牌——亳州牛肉馍。您可别小看这金黄酥脆的小圆饼,它可是藏着安徽亳州八百年的老故事呢!传说这手艺起源于曹操故里,当年将士们行军打仗,把牛肉糜裹进面饼里烙得焦香,既能长时间存放,又能快速补充体力。现在的亳州人还流传着"早餐不吃馍,一天都没劲"的俏皮话

这牛肉馍啊,特别适合经常出差奔波的您。牛肉补气血,面饼养脾胃,里头的粉丝能润燥,几味香料还能暖胃驱寒。上次有位常客跟我说,每次赶早班机前吃上一块,飞国际长途都能精神抖擞。不过要是肠胃特别敏感的朋友,建议配杯温热的豆浆会更舒服。

亳州牛肉馍:从古城小巷到头等舱的舌尖之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把手教您复刻头等舱味道

第一步先准备馅料:选牛腩肉200克剁成肉糜,记得要带点肥肉才香!泡软的粉丝剪成小段,配上葱末、姜末、五香粉,关键要加一小勺亳州特产的古井贡酒——上次我在后厨试做时,用普通料酒代替总觉着少了那股子醇香,后来特意托当地朋友捎来正宗的,果然酒香瞬间把肉香吊高了一个层次。

第二步和面有讲究:中筋面粉300克加适量温水,揉到"三光"状态——面光盆光手光。这里分享我的翻车经验:有回急着准备餐食,面团没醒够时间就包馅,结果烙的时候噗噗漏汤。现在我们都严格醒面40分钟,面团变得特别听话。

第三步包馅手法要轻巧:取面团擀成圆皮,像包包子那样收口,但别捏太厚。有回我们新来的厨师使劲捏了十八个褶,烙熟后底部变成面疙瘩。其实轻轻捻紧不留缝隙就行,毕竟咱们要吃的是馅不是面疙瘩。

第四步擀饼讲究巧劲:包好的剂子用手掌慢慢压扁,再用擀面杖从中心向外推。记得有次客人隔着玻璃窗看制作过程,笑着说我们擀饼的节奏像在给面团做按摩。确实不能急,力度要均匀,才能保证馅料分布均匀。

第五步烙制看火候:平底锅刷薄油,小火慢烙六分钟。等到面皮微微透明,能隐约看见里头的牛肉馅颜色,就该翻面了。我们休息室的电磁炉恒温在180度,家里用燃气灶的话,建议保持火焰不窜出锅底的状态

最后关火再焖两分钟,这是让粉丝充分吸收肉汁的黄金时间。切开时您会看见完美的三层结构:金黄的脆皮、半透明的面皮、冒着热气的馅心,比机器做的千层饼还漂亮!

几个小贴士送您

要是想带路上吃,烙好后放凉装纸袋,比塑料袋更能保持酥脆。有次给赶飞机的客人用锡纸包,结果水汽把馍皮捂软了,后来我们改良用透气牛皮纸袋,客人带到上海还是脆的。另外牛肉馅里千万别放太多酱油,否则烙的时候容易发黑。上次我们调试配方时,有位亳州老乡亲尝过后连连摆手:"咱老亳州的牛肉馍,讲究的是肉的本色本香!"

现在每天清晨,当休息室飘起牛肉馍的香气,总会有客人循着味道找来。看着大家一边享用早餐一边核对行程的样子,突然觉得这份热乎乎的古早味,或许正是忙碌旅途中最温暖的陪伴

关键词: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