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撒汤:一碗穿越百年的暖心味道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播客间里都飘着香味儿对不对?这可是我从老家宿州带来的秘方——撒汤!你们知道吗,这碗看起来朴实无华的汤羹,在咱皖北地区已经飘香三百多年了。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宿州,半夜饿得睡不着,当地百姓就用老母鸡和麦仁熬了这碗汤,皇上喝完直夸"撒!撒!"(...
一碗糌粑暖寒冬你们知道吗?在我这口大铁锅前忙活的时候,总想起在青海支教的那些日子。高原上的阿妈教我做糌粑,说这是能救命的吃食。现在咱们安置点缺锅少灶的,正好把这手艺传给大家。雪域来的救命粮糌粑在藏语里就是"炒面"的意思,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那会儿就有了。青稞这作物可神了,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晒足30...
在火山观测站炖一锅银川手抓羊肉你们肯定想不到,在这个满是监测屏幕和地震仪的火山观测站,我居然用实验级的温度探头炖了一锅宁夏手抓羊肉!事情是这样的——上周火山活动加剧,我们得连续值守72小时,同事老王念叨着:"这鬼地方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我一拍大腿:"等着,让我用岩浆分析台当案板,给你们露一手。"戈壁滩上的养...
南阳板面:煤炉边上的家乡味道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清晨,总能看见爷爷蹲在煤炉前扇火。那口熏得乌黑的大铁锅里,总咕嘟着让人走不动道的南阳板面——这碗起源于河南南阳街头的小吃,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传说元末明初时,南阳驿站旁的面摊为了给赶路人快速充饥,把面团抻成宽条直接扔进羊肉汤,没想到宽面特别挂汤汁,暖胃驱寒的功...
在冥想中心做揭阳埔田笋粿是什么体验?你们知道吗?在冥想中心做菜和在家做菜完全是两码事。上周我们冥想课结束后,大家盘腿坐在蒲团上讨论"专注力",我突然就想到了家乡揭阳的埔田笋粿——那种需要全神贯注才能做好的传统小吃。今天咱们就边聊这道美食,边感受做饭时的冥想状态。会呼吸的粿皮说起埔田笋粿的来历,要追溯到明清时期...
保山火瓢牛肉:一把铜瓢煮出的江湖豪情
各位食客今天可来着了!咱们美食广场今天要复刻的是云南保山街头的镇馆之宝——火瓢牛肉。这可不是普通的涮牛肉,您瞧这口黄铜瓢往灶上一架,红油汤底咕嘟咕嘟冒着泡,牛肉片在滚汤里翻飞,那股子江湖气就扑面而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马帮铜瓢煮出的百年风味
要说这火瓢牛...
岳阳姜辣蛇:一场舌尖上的江湖盛宴记得第一次在岳阳楼边的大排档见到这道菜时,我正以放射卫生工程师的身份检测厨房辐射安全。那股混合着老姜焦香与辣椒炽烈的气味,竟让我这个整天研究电磁波的人放下了剂量仪——后来才知道,这道让食客们酣畅淋漓的姜辣蛇,原是洞庭湖渔民为驱除湿气发明的药膳,如今已成为岳阳夜市的灵魂。江湖里炖...
在壁橱里做德宏泼水粑粑是种什么体验?你们知道吗?作为经常在飞机上发餐的空乘,我总想着要是能给大家发点接地气的美食该多好。去年飞芒市时,我跟着当地傣族老奶奶学了这道泼水粑粑,回来就在我家那个1.5平米的壁橱厨房里捣鼓成功了!这玩意儿可是泼水节时家家户户必备的吉祥食物,用芭蕉叶裹着蒸,糯米软糯中带着红糖焦香,竹叶...
老北京的葱烧海参,档案馆里飘出的海味你们知道吗?在咱们北京城那些满是樟木和旧纸味道的档案馆里,翻着泛黄的老菜谱手稿,你都能闻到一股穿越百年的浓郁葱香和海洋的鲜味。说的就是这道——葱烧海参。这可不仅仅是道菜,它是一段被记录下来的活历史。当年这可是达官贵人们宴席上的“头面”,海参本身没啥味儿,全凭咱北方的浓重大葱...
威海鲅鱼饺子: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大海的鲜甜 朋友们,今天咱们在嘉年华的热闹氛围里,聊一道来自海滨城市威海的宝藏美食——鲅鱼饺子!这可不是普通的饺子,它皮薄馅嫩,咬一口就能尝到海洋的鲜香,简直是饺子界的“小清新”。先说说它的来历吧:威海靠海,当地人自古就靠海吃海,鲅鱼是常见海鲜,但光吃烤鱼或炖鱼总觉得单调。...